今年以來大盤上演“電梯行情”,但無礙券商集合理財產品整體上踏準市場節奏,不賺指數卻掙了錢。
據Wind數據統計,今年前三季度,有可比數據的439只券商集合理財產品以5.98%的平均收益,領先同期上證指數(-4.16%)10個百分點,逾八成產品實現正收益。
權益型產品走強
在結構性行情的背景下,雖然今年前三季度上證指數表現不佳,但股市熱點迭出依然給了股票型產品和混合型產品很好的表現機會,兩類產品一同包攬了前二十名。
其中,桂冠被股票型產品招商智遠成長獲得,前三季收益率為42.62%。該產品管理人在二季度報告中曾認為“指數沒有機會,有結構性行情”,并表示“在醫藥、環保、軍工、電子、互聯網行業中精選個股,波段操作”。
作為混合型產品,中銀中國紅穩定價值以優秀表現位居第三。中銀國際證券內部人士稱,該業績主要得益于對于宏觀經濟短期走勢以及我國經濟轉型的復雜性和長期性判斷比較準確。展望未來,該人士表示,移動互聯導致的信息技術革命加速深化是我國工業化、現代化過程中的一個歷史性機遇,該團隊將繼續挖掘市場低估品種,尋找成長拐點型的企業并重倉長期持有。
在領頭羊的帶領下,前三季度股票型產品以11.18%的業績成為收益最高的集合理財產品,而混合型產品則以7.34%緊跟其后;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QDII)產品交出了6.36%的成績,排行第三。
“東方紅”集體逆襲
東方證券資產管理公司的“東方紅”系列集合理財產品雖未拔得頭籌,但集體發力而一舉占據前20名的半壁江山。并有4只產品進入了前十名,表現非常搶眼。
不過,這一成績主要是得益于第三季度的集體發力――主要原因是所重倉的自貿區概念股大漲。在今年上半年的收益排行榜上,“東方紅”這10只理財產品當時排名都相對靠后,甚至沒有一只產品能進入前30名。例如,目前排行第2的東方紅5號在前三季度增長40.70%,但在上半年只有6.04%的增長,當時排名第63。
與“東方紅”用一個季度完成“逆襲”形成明顯對比,海通月月贏風險級在三季度就過得不太好了。在今年上半年,海通月月贏風險級仍然有2.88%的正收益,但一個季度后即回吐所有收益,并出現13.72%的虧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