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報訊(記者宋婭)如果評選今年規模增長最快的基金品類,短期理財產品一定拔得頭籌,該產品在亮相三個半月時間里就很快突破了千億規模大關,達到了1300億元左右,占到了今年以來全部新發基金募資總額的1/3多。
作為繼滬深300ETF之后的又一基金業創新品種,打著低門檻高收益招牌的短期理財基金在一亮相就搶走了基金業的風頭。5月2日,首批短期理財型基金匯添富理財30天債券型基金和華安月月鑫短期理財債券型基金上市即遭到市場的瘋搶,兩只基金分別募集244.41億元和182.22億元,掀起了短期理財產品的第一波熱潮。隨后,雖然熱度消退,但短期理財產品依然是最好賣的產品之一。來自銀率網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8月20日,短短三個半月的時間已經有8只產品成立,首發規模達到893.95億元,平均單只募集規模超過100億元。算上已經結束發行募得400億元的工銀瑞信(微博)7天理財,目前短期理財產品首募規模已經近1300億元。
而來自Wind資訊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上周五,今年以來新基金(分類單獨計算)首發募資總額為3000億元。算上工銀瑞信7天理財產品的400億元,總計超過3400億元。這其中,有超過1/3的規模是短期理財產品貢獻的。不僅如此,證監會新基金募集最新進展公示顯示,短期理財基金仍是當前基金公司發行的最愛,截至8月10日已經上報仍未發行的短期理財基金有25只,業內人士預計,以目前的情況看,短期理財產品首募規模有望在年內突破2000億元大關,而更有業界人士預計,我國短期理財市場將高達2.6萬億元。
不過,快速膨脹給基金業帶來的并不只有笑臉。此前的華安月月鑫就讓華安公司好好體驗了一把過山車的感覺。在首期募得182.2億元后,由于實際收益未及投資者預期,該基金在第一個運作周期結束之后,就立馬遭到超150億元的贖回,贖回比例高達83.4%!這一遭遇也讓千億規模基金公司稱號在華安基金(微博)頭上只停留了一個月。
業內人士指出,由于資金的逐利行為,在取得令人艷羨的首募成績后,短期理財產品如何保證收益留住客戶,避免規模大起大落才是更緊迫的事。由于目前各期限品類已幾乎飽和,未來市場的競爭將更加激烈。此外,由于收益上限有限,在股市反彈時,該類產品很有可能被投資者舍棄,而重新選擇指數或股票型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