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趙琳
隨著上半年的結束,券商資管業績分化的局面進一步加劇,特別是隨著A股在6月份出現劇烈震蕩,并創下調整新低,資管業績“冰火兩重天”的局面更甚。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中小券商在這一業務上的駕驅能力較為突出。例如,大通證券、中山證券、第一創業證券等產品均以高收益率排在前列;而反觀之,一些大型券商的資管業務卻經營得相當慘淡,國泰君安證券一款產品就以-51.23%的收益率尷尬墊底。
中山證券成績驕人
Wind資訊統計顯示,今年以來,共有293只券商集合理財產品取得正收益。收益率最高的為大通通達一號C,收益率高達75.78%;中山金磚一號則以24.97%的收益率排在第二位,該產品同時也是混合型基金收益率最高的。
相關資料顯示,大通通達一號C是由大通證券發行的限定性集合資產管理計劃,該產品主要投資方向為國債、企業債券、公司債券,是一款債券型產品。產品基金經理陳斯覓擁有多年固定收益市場投資經歷,因此熟悉固定收益市場,追求穩定回報,投資風格成熟、穩健。該產品自去年12月12日成立以來,單位凈值一直高于1,且增長較為平穩。
中山金磚1號以24.97%的收益率排第二位。事實上,對于該產品能入圍前三甲,有業內人士直呼是一匹大黑馬。
中山證券發行的該產品投資目標為,在控制下跌風險的前提下,通過主題精選追求穩健收益。該產品成立于去年11月,但去年表現平淡。從產品凈值來看,基本上錯過了去年12月中旬以來的反彈;不過,該產品在今年后發制人,凈值加速上漲。今年1月,由于對市場較為樂觀,其股票倉位大幅增加至八成,到5月底今年以來凈值增長約為31%;雖然6月由于整個市場出現大幅調整,該產品凈值也略有減少,但并不影響其整體的收益表現,截至6月28日,凈值仍有1.27元。中山金磚1號的高收益得益于其選擇的全是中小板、創業板的股票。這些小市值股票在上半年明顯跑贏大盤。
中山證券金磚1號投資經理吳昊表示,“對于中小市值公司,只要買入的理由沒有發生變化,我們一般會持有半年到一年的時間。”
對于今年下半年的形勢,中山證券資產管理部總經理吳順虎認為,“隨著經濟下行的壓力進一步加劇,預計下半年將有更多的券商資管產品出現虧損,中山證券將憑借穩健靈活的投資策略,努力讓金磚1號的收益率繼續保持領先”。
在中小券商中,除大通證券和中山證券成績驕人外,第一創業證券的創業創金穩定收益1期B也取得不錯的成績,其以21.87%的收益率位列債券型第二位。
此外,今年以來收益率超10%的產品中,還有上海證券、國金證券(,股吧)、國聯證券等中小券商名列其中。反觀之,一些大型券商的業績則有些慘不忍睹。
國泰君安墊底
國泰君安君享融通一號次級的股票型基金以-51.23%收益率慘淡墊底。該產品截至6月28日的單位凈值僅為0.57元。值得一提的是,截至6月7日,該產品凈值還在1.04元,但經過6月的大跌,凈值縮水嚴重。由于其在6月21日時凈值還有0.82元,這意味著一周時間凈值跌去逾三成。
據了解,國泰君安旗下這款產品成立于2012年11月29日,屬于創新型的對沖產品。其投資范圍較寬,包括股票、權證、基金、各種固定收益產品、股指期貨、商品期貨等等,并可以參與融資融券交易,也可以將其持有的證券作為融券標的出借給證券金融公司。
“本集合計劃通過構建由權益類及固定收益類證券組成的現貨投資組合,同時運用股指期貨等對沖工具管理系統性風險,以獲取中長期穩定的阿爾法收益。”
正是因為產品的風險度較高,在市場震蕩中波動較大,在市場下跌中凈值也縮水嚴重。
此外,國泰君安的另一款產品――國泰君安上證央企50也以16.29%的負收益排名倒數第三。據悉,該產品是一款被動指數型基金。比較有趣的是,在去年12月券商FOF排名中,該產品還曾以17.26%的漲幅排在第一位,當時該產品股票資產和權益類基金合計占基金凈資產的95%,且股票資產中主要配置了銀行股和地產股。沒料到今年上半年,該基金卻遭遇滑鐵盧,收益率不盡人意。事實上,從今年上半年銀行股和地產股的走勢就可見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