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恒理財研究中心
市場展望及投資策略:
IPO迎八次重啟,長期利好權益類基金
11月30日,證監會宣布將于明年重啟IPO,這一消息給在三中全會帶動下逐漸升溫的股市造成了巨大沖擊。周一開盤后,市場出現暴跌,在金融股,周期股及兩桶油的護盤下,上證綜指下跌0.59%,而創業板指和中小板指則分別暴跌8.26%和4.83%,當日股市超400只股票跌停,創業板300余只股票超200只跌停,市場哀鴻遍野。
在分析IPO對股市影響前,我們首先要知道股市最重要的功能是融資并進行資產配置,因此沒有IPO的股市是不健全的。自2012年11月至今,IPO暫停已超過一年,等待上市的企業超過700余家,因此IPO重啟是遲早要來的,而暫停的時間越長,重啟時對市場的沖擊也越大。
今年以來創業板和中小板漲幅巨大,主要原因是經濟轉型背景下資金從傳統行業和周期性行業向新興行業轉移。由于主板和創業板和中小板行業分布不均,后兩者股票多以新興行業類為主,如傳媒、電子、信息、及部分醫藥、環保等,而在主板中則難尋新興行業股票身影,因此造成了市場內資金集體搬家效應,創業板和中小板指數被推高。又因為IPO處暫停狀態,造成新興行業類股票供不應求狀態,投資者選擇的余地非常小,最后造成創業板和中小板股票估值發生較大程度偏離。IPO的重啟增加了供給,因此創業板立即出現回調。從這個角度看,IPO重啟雖然對創業板和中小板沖擊大,但也使這些股票估值修復,未來表現更值得期待,而股票型基金也可借機對倉位進行調整,為長期業績穩定增長做好準備。
另一方面,本次IPO宣布重啟的同時,證監會也對IPO進行了一定改革,主要有三方面。
第一是關于新股發行的定價體制。2009年IPO重啟后,由于缺乏完善的機制,新股發行定價一直偏高,這種高價發行有利于發行人,但卻壓縮了投資者的獲利空間。新的定價體制將企業減持與發行價掛鉤,限定了高價發行。另外在網下配售報價環節,證監會提出了“剔除報價最高的10%的申購量”和“報價最高者也不能獲得配售”,這些規定使得基金經理參與打新股時報價更加合理,杜絕了“人情報價”的可能,間接保證了投資者的利益。
第二是關于新股發行從審批制改為審核制。未來證監會只對信息披露合法合規性進行審核,而不對發行人持續盈利能力和投資價值進行判斷,將價值判斷的職能還給市場。因此基金經理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專業優勢,尋找投資機會。
第三是加強信息披露,并明確各項處罰,進一步保證投資者利益。
整體來看這次IPO重啟一方面促進了創業板和中小板股票估值調整,一方面通過改革使IPO更加市場化,并減少事前審批加大事后監管,為投資者創造了更好的投資環境,參與IPO給股基業績帶來的拉動也將提高,利好股票型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