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試圖從銀行理財產品業務中爭份額的短期理財基金,正在面臨自去年誕生以來最大的考驗。長盛基金的一款30天理財基金出現了負收益,打破了理財基金“包賺不賠”的神話。而一大批短期理財基金遭遇巨額贖回,已經面臨清盤的危機。
短期理財基金出現負收益
打著“理財”旗號的基金,基民買了后就穩賺不賠,不會虧損?這只不過是個誤會。
長盛基金公司網站上顯示,5月28日,長盛添利30天理財債券型A類所公布的當天每萬份基金年化收益為-0.0321元,與此同時,該基金的7日年化收益率降至1.7810%。
這是短期理財型基金自去年誕生以來首次出現負收益,打破了短期理財基金自出生以來給人穩賺不賠的印象。短期理財基金的投資標的是397天以內央票、短期融資券、協議存款等短期限、安全性高品種,但實質上也不意味著可以保本保收益。
此前,貨幣基金也出現過負收益的狀態。2005年4月27日,鵬華貨幣A(,申購,定投,贖回)()單日收益為-0.2804,這是貨幣基金首次出現負收益的情況。此后,泰達宏利和易方達的貨基都出現過日收益為負值。
不過,短期理財基金和貨基出現負收益后迅速反彈。長盛基金公司昨天披露的添利30天凈值顯示,其萬份收益為0.5718元,七日年化收益率回升到2.1630%。
規模曇花一現遭遇大額贖回
對于長盛添利30天所出現的負收益,業內人士分析原因認為,很可能是由于大額贖回所引起,基金管理人被迫賣出持有債券,引發流動性風險,致使產品當日出現負收益。
實際上,去年才破繭而出的短期理財基金經歷了短暫的風光后迅速跌入規模急劇縮水的境遇。基金一季報顯示,不少短期理財基金縮水比例超過90%。
數據顯示,建信月盈一季度末的規模為35.4億元,而2012年12月20日成立時該基金規模為173億元,縮水比例為79.54%。短期理財基金中,贖回量最大的為華安季季鑫短期理財債券B,贖回比例高達99.4%,此外,華安雙月鑫短期理財債券B贖回比例也高達99.1%。
一些短期理財基金的規模已經跌至5000萬元以下,面臨清盤的危險。據統計,規模最小的是華安季季鑫短期理財債券B,僅為500萬元,國泰6個月短期理財債券B也僅有915.34萬元。
為何短期理財基金陡然會從沸點跌到冰點?“短期理財基金發行之初會得到銀行、券商等機構的幫忙資金,發行之后這些資金就會撤離;一些持有短期理財基金的投資者而后也會發現,它們的收益與銀行的理財產品相比并無突出收益率。”杭州一家證券營業部投資顧問林先生指出,以業內首只短期理財基金華安月月鑫為例,從2012年5月9日至上一期運作截止日,華安月月鑫A()\B的年化收益率分別達到3.7893%和4.0421%,雖然與貨基和一年期存款收益率相比,它的業績具有突出優勢,但是與銀行的理財產品相比,實在大巫見小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