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多方獲悉,1月15日,微信版“余額寶”―理財通獲得監管批文,并于當天21點40分左右正式上線。用戶點擊微信“我的銀行卡”之后,便可發現“理財通”欄目。不過,讓業界驚訝的是,原本計劃統一上線的四家基金公司卻變成了華夏基金獨家搶先上線。更具戲劇性的一幕是,同日,天弘基金突然宣布余額寶規模已超過2500億元。以華夏基金2013年年末2447.15億元的資產管理規模來看,天弘很可能已超越華夏基金,成為行業第一。
攪局
余額寶“炫富”理財通“踢館”
對比“余額寶”和“理財通”,產品本身差別并不大。目前,“理財通”的基金提供商是華夏基金。華夏是國內最大的基金公司之一,其資金管理規模超過2200億元。而“余額寶”選擇的天弘基金當初雖不知名,但是根據支付寶最新數據,15日余額寶規模已超2500億元,成國內最大單只基金。
此外,理財通由中國人保財險(PICC)提供賠付服務,“余額寶”則是由平安保險提供全額承保。一旦發生資金被盜,都會由保險公司最終買單。收益率兩者相差也不多,14日的7日年化利率都超過6%,“余額寶”只比“理財通”略高0.2個百分點。從長期看,貨幣基金的收益率相差并不大,收益率難以成為競爭焦點。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類“余額寶”產品超過20種。不僅搜狐、百度、網易等互聯網企業接連推出理財產品,天天基金網、基金公司也跟風模仿,各種“XX寶”屢見不鮮。即便如此,“余額寶”也風頭無兩。2014年的頭15天,近700億元資金轉入“余額寶”,用戶數新增600萬人。
與其他產品相比,騰訊顯然是重量級的挑戰者,其產品總能后來居上。此外,微信用戶在2013年10月份就突破6億人,幾乎是智能手機的必備應用。雖然支付寶的用戶數超過8億,但是“支付寶錢包”用戶到2013年底也剛過1億人。在15日新發布的“支付寶錢包8.0”,也被認為有模仿微信的痕跡。那么,“理財通”是否會重現“余額寶”的盛況,乃至動搖“余額寶”的地位呢?
狗血
其他三家基金驚呼“被耍”
財付通很早就確定了首批四家合作基金公司:華夏基金、廣發基金、易方達和匯添富,并計劃四家統一上線。
據業內人士介紹,此次合作中,四家公司分工不同,而與財付通談價格及細則方面主要由華夏基金牽頭負責。
與財付通合作的某基金公司電商部人士15日告訴記者,此次與財付通合作的產品正式上線時間變得很難確定了。“這么狗血的情節都會出現,說好一起上線都可以反悔,誰還能相信所謂的時間表呢?”
他還指出,華夏搶先上線后,其他三家能否在20日上線很難說。“如果華夏只是爭取幾天搶先上線并沒有太大意義。不過四家沒有統一上線之前,應該屬于公測階段,微信不會對理財通做太多推廣,可能并不能為華夏真正帶來太多用戶。”
猜測
華夏基金被逼急了?
多名業內人士表示,華夏基金在微信版“余額寶”這件事情上如此積極,主要也是為了保住行業第一的位置。“華夏基金應該提早獲悉天弘規模將超過自己,所以積極推動微信版"余額寶"搶先上線。”
業內人士透露,在和微信的合作中,四家基金公司除了要為貨基“T+0”實時贖回墊付資金外,還要支付一筆營銷費用。這筆營銷費是為了“買斷客戶”。即財付通按照微信為基金公司帶來的客戶數量收費,一個用戶開戶即收取10元,如果客戶開戶后購買了貨幣基金再收取5元,如果客戶購買股票基金則再收取15元。華南一家基金公司相關人士表示,初步估算下來,如果用戶數量達到500萬,則基金公司需要支付的成本為5000萬到1億元。
特別提醒
移動理財有風險
“理財通”在“常見問題”中稱,“從貨幣基金歷年年化收益來看,沒有出現虧損的記錄,收益穩定,風險性小”。但是在宣傳過程中,有關風險易被公眾忽視。無論是“余額寶”錢包還是微信支付,本質都是移動支付。億邦動力網總編輯賈鵬雷提醒說,移動支付、移動理財雖然是趨勢,但是也存在很多限制,尤其是支付安全問題。目前整個支付行業在風險控制方面還有待加強,對于移動支付來說更是如此。業內人士建議,“余額寶”“理財通”等產品更適合閑散資金理財,大額資金不宜長期存放其中。
相關專題:最后一位元老離開華夏基金不再長青(2013-06-04)
短線王操作內幕曝光
標簽:
華夏基金
理財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