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市值近4.2萬億,將增加內地資本市場有效供給
上交所副總經理劉世安日前公開表示,為增加內地資本市場有效供給,建議進一步吸納大型藍籌股和優質企業在內地主板市場發行上市,特別是加快香港紅籌股回歸A股的步伐。
19公司入圍第一梯隊
資料顯示,今年7月,證監會已向部分券商就紅籌股回歸試點辦法征求意見。這份名為《境外中資控股上市公司在境內首次公開發行股票試點辦法(草案)》規定,紅籌公司申請在境內首發股票主要滿足以下三個條件:股票已在香港證交所上市交易一年以上;股票市值不低于200億港元;最近三個會計年度累計凈利潤不低于20億港元。
WIND資訊統計顯示,截至周二收盤,香港上市的91只紅籌股中滿足上述條件的共有中國移動、中海油、中國網通、中信泰富、華潤創業、華潤電力等19只。該19家上市公司最新的總市值高達.2億元,占全部91只紅籌股總市值近80%。19家公司平均市盈率為32.66倍,近三年平均累計凈利潤超過200億港元。
擴容難超流動性增速
“增大市場供應才是正路。”北京首放一分析人士如此評價紅籌股回歸。該人士稱,A股在經歷印花稅上調等政策調控之后,增加股市供應可能成為下一階段穩定市場和緩解流動性過剩的主要手段。
密集回歸可能性不大
西南證券研究發展中心研究員周興政表示,紅籌回歸的步伐可能不會太快,A股投資者不必過于恐慌。
“大盤股密集發行不利于最大限度地籌集資金。”周興政分析稱,相對于世界其他資本市場的上市公司,一些中國公司獨有的優勢就在于能夠在香港和內地兩個市場實現兩次IPO,籌集資金的數量大大增加。“對于中國移動等紅籌公司而言,這種機會是不可多得的。如果大盤股未來幾個月內在A股市場扎堆IPO,籌集資金的效率勢必不會很高。”